返回列表 發帖

我的第一件貼身手工皂:3種油打造純植物性天然手工皂


我的第一件貼身手工皂:3種油打造純植物性天然手工皂
(附贈60分鐘超完整影音示範)

 

出版日期:2010/04/20






優惠價:79277



500多張製作圖片,從頭開始看圖學做皂。
50個初學者必知的製皂Q&A,聰明做皂不失敗。
32款天然無毒貼身手工皂,從家事清潔到呵護肌膚一次搞定。

  
隨書附贈從入門到進階,60分鐘超完整影音示範
  
.技法1:基礎家事皂製作step by step  
  

.技法2:天然添加物的入皂小撇步
  

.技法3:高比例軟油打皂秘訣大公開
  

.技法4:完美分層皂製作技巧
  

.技法5:天然蔬果入皂vs.天然防腐技巧
  
厭倦加了許許多多叫得出、叫不名字人工添加的市售清潔用品?渴望擁有純淨無毒的自然生活?
就從現在開始,跟著小石老師一起學習製作天然、無人工添加的貼身手工皂來呵護家人的健康吧!
  
其實自製手工皂並不難,但對大部分人而言,要在家裡準備許許多多不同的油脂、精油……等諸
多材料,對初次接觸手工皂的初學者來說,不免讓人怯步。
  
因此本書以3種容易取得的基礎油脂:椰子油、棕櫚油、橄欖油做為主角,設計出32款不同屬性、
效能的植物性天然手工皂,並加入大量的問題集和圖解,引領讀者輕鬆進入手工皂的世界,做出
最適合個人使用的貼心、貼身手工皂。


作者簡介

石彥豪
  
用生命做皂的男人。自創品牌貓咪走路經典手工香皂,目前為全職的授課講師,
百貨公司及各實體通路代工手工皂的個人工作者。


§內文1

關於製皂的完全Q&A

看完了製作手工皂的詳細步驟,但是心裡還是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疑問。
打皂要該如何快速乳化?
入模不夠平整、有氣泡該怎麼辦?
如何才能判斷自己的手工皂成功或失敗?
這些疑問就讓小石老師一一為你解答吧!

Q1.手工皂材料準備中可以看到油脂百分比和實際克數,初學者該如何解讀使用呢?

A1:油脂的百分比決定了配方的實用取向和所需氫氧化鈉的數量。
以南法椰油家事皂為例,椰子油足足佔了配方的80%,橄欖油只佔了20%,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訴求

強效清潔的手工皂,清潔度遠超過滋潤度。
同理可證,橄欖油足足佔了配方72%的經典馬賽皂,滋養的效果有多麼卓越了。
在本書中,配方一律以500公克為單位,決定了油脂百分比後,就可以換算出需要用多少油,南法

椰油家事皂中80%的椰子油是400公克,20%橄欖油則為100公克。
因為不同的需求,也可以自行將把份量放大到1000公克來製作,那80%椰子油和20%的橄欖油,

就可以立即換算成800公克和200公克了。

Q2.油脂有所謂的百分比,那氫氧化鈉的用量是怎麼估量出來的咧?

A2:如何確定要用多少的氫氧化鈉呢?──先來認識皂化價吧!
所謂的皂化價就是1公克油脂成皂所需鹼的公克數。
每種油脂都有被估算好的皂化價(請參考本書第?頁),直接將不同油脂的所需克數乘以皂化價,

就能得出所需的氫氧化鈉數量。

以南法椰油家事皂為例:
椰子油的皂化價為0.19,橄欖油皂化價為0.1340(請參考本書第?頁),
所以油脂成皂所需氫氧化鈉的計算為:

(400x0.19)+(100x0.1340)
=76+13.4
=89.4公克

由算式可得出本配方的油脂需要89.4公克的氫氧化鈉,才能完全皂化,小數點後的數字通常會無

條件捨去。

有了油脂的百分比和皂化價,不論是將手工皂放大為1000公克,還是縮小至100公克,都能輕易

得出配方中的油脂和氫氧化鈉所需要的實際克數。當然書中的所有配方都有清楚的克數,即使不
經過計算,直接照著配方製作,也能輕鬆做出屬於自己的手工皂喔!

Q3.材料準備的最後一欄是INS值,又代表了什麼呢?

A3:油脂的INS值會影響成皂軟硬度,軟油越多,INS值低,成皂會較軟,而INS值高,成皂會較硬。
因此在混合不同油脂時,得先了解各別油脂的INS值,並加以計算出手工皂的INS值,以確定成皂

的軟硬度是否足夠。

手工皂INS值的計算為:

(A油脂重量÷油脂總重量)×油脂的INS值+(B油脂重量÷油脂總重量)×油脂的INS值=手工皂的INS值

以南法椰油家事皂為例:
配方中的椰子油的INS值為258,重量400克;
橄欖油的INS值為109,重量100克。(請參考本書第?頁)
因此手工皂的INS值計算為:

(400÷500)×258+(100÷500)×109
=206.4+21.8
=228.2

一般建議用於身體的手工皂INS值為160,不過INS值在120~170,不論中、乾、油性肌膚使用,

都不會產生刺激感,是比較合宜的硬度範圍。
本配方中的家事皂,因為追求強力清潔,所以皂體的INS值會超過一般身體使用的範圍,若是身體

使用,就得重新評估INS值了。

Q4.大家都知道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,在溶化鹼水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呢?

A4:氫氧化鈉加入水後在短時間內會產生高溫,並釋放出有毒氣體,因此不小心吸入可能會造成

肺部和呼吸道傷害。
所以大家在製作鹼水前,記得要先戴上口罩與手套,做基本的防護,而且製作鹼水時一定要在通風

處,氣體會散得比較快,另外,千萬要站在上風處,以免風一吹把氣體都吹往自己的方向了。
若在過程中,不小心吸入氣體,請先暫停手邊工作儘速就醫;若不小心滴在手上,請用大量清水沖

洗,以舒緩可能造成的麻癢或紅腫。

Q5.製皂時有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這兩種媒介,差異在於?

A5:固態皂以氫氧化鈉和油脂皂化而成,可添加多種類素材,但遇水易分解的特性,在使用時的

保存較不便。
液態皂以氫氧化鉀和油脂皂化而成,裝罐保存容易。
這兩者沒有優劣之分,大家可以針對不同功能選用製作合適的手工皂。

Q6.油脂要和氫氧化納溶液溫度一致才能拌合,那應該如何掌握兩者的溫度呢?

A6:氫氧化鈉加入水會產生高溫,之後會鹼水溫度會逐漸下降。
所以可在完全溶化的鹼水中放入一支溫度計,在溫度接近50℃時,再將不鏽鋼攪拌盆中的油脂升溫

至50℃,並於升溫時需持續攪拌,以免加熱不均勻,只要掌握好兩者的時間差,自然就能讓溫度順
利達到一致。
如果希望鹼水可以快點下降,可以將鹼水隔水降溫,取一個碗公或淺盤裝入冷水,再將裝有鹼水的量

杯置於其中,就能得到快速降溫的效果。

Q7.打皂有什麼秘技嗎?要怎麼如何判斷和觀察呢?

A7:打皂要快速攪拌至乳化,重點在前10分鐘的工夫,要完全不間斷地持續攪拌。
待皂液反白後,可以先休息5分鐘,再攪拌10分鐘,持續此種模式至皂液表面沒有一層透明的油脂,

而是鹼水和油脂完全融合的乳化白色皂液。
皂液若還沒完全混合,靜置觀察時就會像味噌湯一樣出現分層,此時就要再切實地繼續攪拌,重覆

至完全融合為止。
事實上,前面10分鐘如果打得確實,後面攪拌的時間就會大幅縮短,慢慢熟練掌握了手感,打皂自

然就會愈來愈快

Q8.打皂打了很久,好像都沒辦法融合,該怎麼辦呢?

A8:打皂打很久都無法融合,可以先檢核下列幾點。
首先,可能要先確定配方是否正確,如果配方的材料測量或計算有問題,讓比例不正確,後續自然

無法順利融合。
再者,可以用溫度計測量看看,皂液溫度是否低於40℃,油脂和鹼水較適宜融合的溫度為40~45℃,

若溫度過低,請先用瓦斯爐或電磁爐升溫,再開始打皂。
最後,如果挑戰了軟油比例超過70%的手工皂,例如:馬賽皂,也會拉長攪拌完成融合的時間,因

為軟油的比例愈高,雖然滋養度高,但卻因為不容易乳化,需要打加倍的時間才能順利融合,此時
必須拿出長期抗戰的決心,慢慢打至完全融合。

Q9.打皂過程中發現有很多泡泡,會不會影響成品呢?有沒有改善的方式?

A9:攪拌時若產生大量氣泡,會使成品有一個個的空洞,雖然不影響功效,但看起來的確不夠美觀。
所以在打皂時,要避免如打發蛋液的動作,用太大動作的撞擊,才不會拌入過量空氣造成氣泡。
皂液入模後若發現表面有氣泡,可以將皂模輕輕撞擊桌面,讓皂體內的多餘的空氣擠出,氣泡就會

自然消失。

Q10.打皂是否一定要打成像美乃滋一樣,可以畫八字才算成功?

A10:不一定。
其實只要沒有油水分離的分層現象就算大功告成了,但許多人並不易分別是否分層。
所以打成像美乃滋一樣,可以畫出八字是最容易判別的方式,只要打成美乃滋狀,皂液就一定完全

融合了。
對於初學者而言,可以學著觀察皂液混合的情形及打皂的手感,如果真的沒有信心,把皂液打成美

乃滋是最安全的方式。

Q11.皂液入模後,發現表面不平整,有沒有辦法可以補救呢?

A11:由於熟練度的關係,一開始也許不能掌握入模的技巧。
如果發現皂液入模後表面不平整,可以先用橡皮刮刀刮平整形,或者輕輕晃動皂模,使表面變得平

整。若皂液已經凝固了,可以在脫模時,用切皂的方式順便整形。
其實有時候不平整的表面也頗有手作的趣味,也不一定要完全弄平喔!

Q12.使用牛奶盒做為模型,不容易入模,有什麼好方法嗎?

A12:剛開始使用牛奶盒,由於開口較小,倒入皂液時如果沒有拿捏好力道,很容易會濺出來,

造成危險。
其實只要做一點加工,就能將牛奶盒做出更好的利用囉!
可以將洗淨的牛奶盒切去蓋子,並將四邊切開向內摺合貼好,最再將側邊切出可以掀開的開口,

改造成大開口的模型,就能輕鬆入模,不用擔心皂液濺出來啦!

Q13.為什麼做好的手工皂要先保溫一天,不保溫有影響嗎?

A13:40~45℃是油脂和鹼水融合最適宜的溫度,也是皂化反應的關鍵。
手工皂之所以要保溫一天,就是為了讓手工皂初期皂化過程較穩定,以降低手工皂失敗的機率,

所以一般在入模前也會再確認皂液的溫度,如果不到40℃,一定要再度升溫至40℃後才能入模。
為了保持溫度,入模後最好能用毛巾包覆,放入保溫袋或保麗龍箱中保溫一天,如果不保溫可能

會延長手工皂成皂的時間,因而增加失敗率,要特別留意。

Q14.脫模前,發現手工皂表面有一層白色的粉末,這是什麼呢?

A14:有些時候,因為皂化過程中產生的高溫,會讓皂體表面產生一層白色皂粉,對手工皂本身的使

用並不會造成影響,事實上只要用過一次就會消失了。
但若是要送人,而擔心不夠美觀、看起來像是發霉的話,可以切除或用濕布輕輕拭除。
切除下來的小塊肥皂,可以留下來並收集起來,也可以再加入新的皂液,做成馬賽克皂,也是變化造

形的好方法。

Q15.如何讓手工皂順利脫膜、不沾黏?

A15:使用牛奶紙盒模型只要直接撕開即可,但仍要注意不要太用力,因此時手工皂還很軟,不要太

粗魯以免破壞表面。
最易於脫模不沾黏的方式,是使用矽膠模入模,因為材質的關係,手工皂脫模時相當方便,也不易沾

黏。若是使用塑膠盒做為模型,可事先在盒中加入投影片,或於保溫一天後,將手工皂放入冰箱冷凍
庫冰凍一天再脫模。

Q16.切出漂亮平整的手工皂有什麼特別的秘訣嗎?

A16:並非人人都能靠肉眼或感覺就能切出大小一致、表面平整的手工皂。
所以在切皂前最好先以尺量過後,標記出間距線條。
為避免切皂時刀具割傷手指,可把手指內屈如貓爪,再依線條以前後拉鋸的方式下刀切開,若大刀闊

斧的直接下刀,會比較易造成手工皂碎裂。
小石老師建議大家,可以用長7.7㎝、寬2.5㎝ 、高5.5㎝,做為切皂的標準,這樣大小是使用上較為

便利、好用的形狀,而且切出來的重量約為100公克,可以將書中以500公克為基準的手工皂平均地
分割,而不會有大小不一的情形。

Q18.從打皂到成皂,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,最後要如何判斷做好的手工皂成功與否?

A18:手工皂成形後,我們可以從味道、顏色、紋路這三個方向來判別是否成功。
先聞一聞,之前添加的精油,是不是還維持原有香味,沒有油耗味。
再大致觀察一下,手工皂整體的顏色分佈是否均勻,沒有色塊產生,並仔細檢查皂體的基底紋路,

是否細緻且沒有氣泡的空洞,都是手工皂成功的判斷標準。
相對來說,如果發現皂體易粉碎、過軟不能成皂,甚至呈現豆花狀的油水分離,或者香味散失、變味

都是失敗的指標。


叢書系列:生活叢書
規格:平裝 / 144頁 / 19.0*26.0 cm / 普級 / 全彩 / 初版
出版地:台灣



優惠價:79277

 




返回列表 回頂端 回復 發帖